2020年12月1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的“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传出的最新信息,让产业链的各环节都为之一振,扩产热情高涨,众多巨头也跨界入局。但值得注意的是,降成本、供应保障、消纳等诸多难题仍待破解。
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继续快速降低成本。
任育之表示,有专家已提出“一毛钱一度电”的目标。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光伏发电将与储能、氢能技术相结合,大大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深刻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
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已超过八成。“成本的下降越往后越难。”王勃华称。
高纪凡表示,2021年我国光伏将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但目前随着总体成本的下降,非技术成本占比越来越高。据统计,大概有15%左右的成本并非光伏企业自身能够控制,比如土地、税收等。
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还面临产业链配套建设的挑战。今年下半年以来,光伏玻璃价格翻了一番,并出现约15%的短缺。
随着规模的快速增加,电网消纳也是一大难题。据任育之预测,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随着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光伏的消纳将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电网和光伏行业共同商讨解决。
陆川表示,“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可利用的土地空间越来越紧张,应该更多地利用工商业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如果没有电网政策的改革,不打破隔墙售电的限制,工商业屋顶的分布式电站就会变成鸡肋,使企业降低投资热情。
此外,“如何成功参与电力市场”也成为“十四五”期间行业各方需要研究破解的问题。任育之强调,目前光伏发电刚刚实现表观平价上网,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和煤电等传统能源竞争还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但必须认识到,随着市场不断深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必须逐步参与电力市场,这是大势所趋。
据透露,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谋划“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布局、基地示范工程行动计划,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平价基地,还要推动屋顶和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建设,使分布式光伏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以超大市场规模支持国内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
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也至关重要。据任育之透露,“十四五”期间将推进一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直供等新产业新业态,并实施一批行动计划,促进光伏发电多点开花。
任育之表示,“十四五”将不断完善光伏行业配套支持政策,初步考虑继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推动平价时代光伏定价政策,做好与电力市场的衔接。在保证项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新一代电力市场建设,确保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接入和消纳,推动有利于光伏发电和用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推动出台建筑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编辑:规划战略与信息中心 图书馆
信息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06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