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团队中的位置——“我在团队中的位置”主题讨论活动体会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 

  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爱上汪国真这句话,不是在学生时代,而是在工作期间。就在参加完“我在团队中的位置”活动后,重新审视这句话,偶而思之,感慨颇多。单凭个人的志向可以支撑我们走多远?单凭个人的幻想可以助力我们攀多高?我们是否也曾用青春的热血为自己浇灌高远的目标,但能达到的是否却少之又少?亦或是争取到了一些荣誉,但未达到理想中的一种境界?但是如若将个人目标与团队发展相结合,将个人意志与团队的意志相结合,便会豁然开朗,团队中的每个小“我”组成了整个团队这个大“我”,每个小“我”的相互作用,助力团队发展;而团队的力量,又让每个小“我”得到了成长。 

  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需要自己寻找,编制不等于位置。作为外界眼中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编制被定义为铁饭碗,没有拿到编制往往被视为没有位置。我用两年的时间验证,这样的思维定式是不科学的。我是以项目聘用人员的身份进入现在的团队,即青岛能源所生物基材料组群,人事关系不在所里,硕士的学历本就让我觉得比别的师兄师姐差些许,加上离家较远、环境陌生、原本学习的专业与团队研究方向不同,诸多因素令我害怕面对,虽一心热爱科研,可也想过退却。但入团队之初,便得一师,在耐心教授我实验技能的同时,也不时传授相关专业的知识,不出数月,便熟络了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也学了很多知识,对科研的热爱也是与日俱增,此时我在团队的位置,仅仅是学生,为学习而来,为成长而来。一转眼入职已两年,不仅将实验安排井井有条,更全程参与项目申报、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申请了课题的相关专利2项,撰写中英文论文5篇。在团队发展的进程中,我找到了自我提升的路径和奋斗目标,同时我的成长也将助力团队工作的有效开展。俨然,经过努力和探索,我的奋斗目标早已融入到团队的长远规划中,我个人也已成为团队这个精密运转仪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化学工作者眼中的个人与团队。团队这个大“我”与团队每个成员这个小“我”,若以化学反应作为来比喻,就可以说成,团队就像催化剂的载体,个人就好比催化活性中心,共同催化反应的进行。团队是一个平台,个人既要依附于团队,又要融入团队,推动工作的有效进行。一项工作开展起来会有难度,就像一个反应的进行具有较高的活化能,从而不容易进行,个人就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或者将反应拆分为若干基元反应进行,即将工作的难度降低,或者将工作拆分,最终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一个团队由许多人组成,就像一个载体上分散有许多活性中心,共同开展工作,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这就是大“我”和小“我”的相会促进过程。 

  现在依托团队的平台以及团队中每个小“我”的相互帮助,我可以昂首挺胸,信心十足的说,我要用我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为荣誉,仅为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到达一种理想中的意境。 

  心有一树, 

  吾入团队时所植, 

  现已亭亭玉立, 

  终将浓荫蔽他人。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 生物基材料组群 王帆) 


附件下载: